遥感学报

刘先林一颗奉献心身藏功与名 

来源:遥感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9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高铁二等座上,七十八岁高龄的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刘先林院士仍笔耕不辍,坚持着自己的事业,用赤诚之心为中国测绘科技领域创造价值,用兢兢业业的身影谱写着令人羡慕的辉煌,让我们向朴实无华的国之栋梁,致敬!

测绘,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院士,一个高高在上的称谓。

厚厚的眼镜片、花白的头发、黝黑的面孔、一件旧旧的上衣、一条皱皱的裤子、一双旧旧的黑皮鞋、慈祥的微笑……这就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刘先林院士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他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他还曾经当选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这些荣誉让人们更加惊叹!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智者?他,究竟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高铁二等座上尊贵的乘客

前段时间,穿着旧皮鞋、白衬衣,乘坐高铁二等座,低着头专心研读材料的刘先林院士在网络上走红,不少新闻媒体争先恐后想对其进行采访,对此,刘先林院士只是微微一笑道:“国家给我的奖励和荣誉已经够多了,我现在就想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研究上。”

照片的来历是这样的:去年,刘先林院士率团队到河南郑州参加项目交流后,乘坐G808次高铁回京。为了便于和团队的交流,他选择和团队工作人员一起乘坐二等座。车上,他为了准备第二天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召开的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交流大会的主题报告,就把PPT打印出来,利用乘车时间进行修改。过程中,刘院士认真的侧影被团队同行的一位博士拍了下来,发到了朋友圈,再然后就被网络媒体传开了。

而且据刘先林院士科研团队的软件负责人魏占营说:“像网上流传的这种照片,团队里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每次一起乘飞机、火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玩一会儿手机,但是刘院士每次都会借这段时间来工作,看到他认真工作的样子,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拍下来,只不过没有放在网上。”

执着创新 硕果累累

曾经中国的测绘科技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由于在精密航测仪器方面的技术落后,长期依赖于欧洲市场的出口产品,使得中国成为欧洲精密航测仪器巨大的交易市场,许多外商向中国漫天要价,甚至把一些零部件拼凑在一起,高价向中国出售并不成熟的设备。这使中国的资金流失相当严重,更重要的是很多钱花到了仪器的维修上。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深深激发了刘先林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大学毕业之后,刘先林开始着手研制高质量的国产航空测量仪器,与国外产品一比高低。他说:“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从那之后,刘先林每天都笔耕不辍,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他用很少的经费,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的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了将近2亿元的资金。而且刘先林非常敢于创新,他相信真理,从不迷信进口产品。有一次,刘先林和他的课题组去成都对西德的D2测绘仪器进行改造。但改造完后,仪器精度竟然达不到要求,经过仔细的检查,刘先林提出问题就出在导轨上。同事们半信半疑,认为不太可能,因为那是西德进口的导轨。刘先林就对他们说:“先不要管这是哪里的导轨,这个导轨的宽度和高度的尺寸不合适就是不行。”同事们按照刘先林的方案重新进行了改造后,果然取得了成功。

测绘地理信息 不能老演配角

在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大会上,刘先林院士说:“网络经济、共享经济、海洋经济相继成为热点,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测绘地理信息不能老演配角。而且,很多专业部门对创新之后的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都不了解,仍然停留在二维的时代、图形的时代、无结构的时代,所以,不如我们亲自上阵当一回主角,做一些平台,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停车场,等等。在‘智慧城市’即将到来的大时代中,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要奋起创新,引领行业技术提升,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为漫漫科研路上坚韧不拔的领跑者,刘先林把投身测绘科研比作是“进了地狱的大门”,是“寻找到一条走出地狱的道路”。他用坚持、毅力、恒心、信心长年累月奋战在测绘科研第一线,用兢兢业业的身影写下了令人羡慕的辉煌。

上一篇:基于遥感图像的爨底下村保护利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