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学报

气象学论文_基于局地气候分区体系的福州城市热 

来源:遥感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19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 研究方法

3.1 基于遥感影像的LCZ分类

    3.1.1 LCZ分类体系

    3.1.2 LCZ的遥感影像分类

3.2 地表温度反演

3.3 缨帽变换

4 结果与分析

4.1 LCZ的空间分布特征

4.2 基于LCZ的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特征

4.3 LCZ类内差异分析

5 城市热环境缓解的建议

6 结论

文章摘要:局地气候分区体系(LCZ)能够有效建立城市气候与空间形态间的定量关系,揭示城市内部热环境分异特征,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城市热环境研究方法。本文以我国新晋"火炉城市"福州的主城区为研究区,使用2019年9月22日过空的Landsat-8影像,对基于LCZ的热环境空间分布特征与LCZ类间/类内差异进行分析,并就福州城市热环境的改善提出规划建议。研究表明:(1)福州主城区以密集的中、低层连片建筑为主,并呈集聚式分布;(2) LCZ各类间存在明显的地表温度差异,大型低层建筑(LCZ 8)的温度最高,达41.56℃,密集低层建筑(LCZ 3)和工业厂房(LCZ 10)次之,分别为40.90℃和40.39℃,而茂密树木(LCZ A)和水体(LCZ G)的温度最低,均值为29.94℃;(3)根据福州城市发展的时空特征,将主城区分为二环区与三环区进行LCZ类内温度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主城区内的主要LCZ建筑类别存在0.5~1.5℃的类内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成因包括植被、水体等环境要素配置、建筑布局与邻近效应;(4)建筑层高与地表温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58,p<0.001),并且由于高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其建筑阴影能够部分降低周边相对低矮建筑的表面温度和区域温度;(5)在今后的规划中,低矮连片的高密度居住区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点区域,同时高层建筑虽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对于城市风道的阻挡作用不可忽视,应留出足够的城市通风道。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