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学报

航天宏图:卫星互联网大潮中的科创板“遥感卫 

来源:遥感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自2019年6月设立以来,科创板已经走过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周年里,科创板在创新中前行,在变革中成长,交出了一份符合设立初衷的年度成绩单。在科创板的先驱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还在提速,不论是基础制度、对外开放,还是从严监管,都在不断变革,且日趋成熟。为此,创业邦推出“科创板一周年”系列,探寻科创板一周年背后的故事,解读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动向。
文|沉舟
编辑|及轶嵘Carly
摄影|黄甦
图片设计|李斌才
天上星河斗转,人间当击长空。
卫星互联网持续焕发生命力。
6月23日,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北斗BD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部署全面完成。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救灾减灾等领域,并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066.SH,以下简称“航天宏图”)是国内遥感应用领域龙头企业和北斗卫星系统领先开发商,核心产品全面国产化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IE,目前已面向气象、海洋、水利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提供服务与支持。
北斗全球组网将为航天宏图的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2019年7月22日,航天宏图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遥感卫星第一股”。
航天宏图发行价格为17.25元/股,上市前3日累计实现了186.38%的涨幅,成为那段时间科创板涨幅冠军。一年后,航天宏图的股价已经上涨到超53元,总市值逾89亿元。
航天宏图创始人、董事长王宇翔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在二级市场受到认可的原因在于公司把握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逻辑。
“航天宏图是做卫星应用起家的,具有很强的应用基因,始终将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痛点放在第一位。同时,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和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大量增多,不断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从一无所有到商业落地
航天宏图创始人王宇翔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并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
学院派出身的王宇翔,是怎么产生创立航天宏图这一想法的?
王宇翔回忆,读书期间,处理遥感影像的工具基本上是国外软件,国外软件难以针对需求快速迭代。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测绘院也仅在研究某方面产品,遥感影像软件仅是一个工具,缺乏软件设计思维,难以实现产品化。
“当时我就认为我们一定要打造一款国产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也是抱着这样的情怀,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8年1月,航天宏图成立,所做的第一个项目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彼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IE第一代产品也孕育而生,PIE英文全称是“PixelInformationExpert”,译为数据处理专家,历经十余年的发展,PIE的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2019年召开的地球观测组织(GEO)部长级峰会上,得到了国家的对外推荐。
而创业初期的困境,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会面对的问题。
王宇翔告诉创业邦:“最初的时候航天宏图只有几个人,当时没钱、没资源,有时候工资都无法发放,员工的心态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可能是种解脱,但如果想做出点成绩、想打造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遥感软件,只能咬牙坚持。”
王宇翔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资金紧张的时候去融资、抵押房子去贷款,为了留住核心员工,我们设立了持股平台,为了使客户满意,不断地优化升级我们的产品,提升竞争力。”
从结果来看,似乎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随着国家卫星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出台,遥感、北斗卫星发射数量不断增加,公司业务持续向好,又赶上科创板这个机会,如今公司的业务、人才、资金已经实现良性循环。
从项目制向SaaS服务模式转型
航天宏图成为科创板为数不多的同步增收又增利的公司之一。

上一篇:回顾--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研制的艰辛历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