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学报

实践案例||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为生物多样性保驾 

来源:遥感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定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举行. 在云南昆明举行。这是公约生效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的缔约方大会。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和贡献的认可和肯定。企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商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企业在行动”栏目将一一讲述会员企业的绿色发展故事,展示中国企业的努力企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中国工商界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家园的决心。

近日,从云南北上的亚洲象群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亚洲象看起来很天真,但实际上它们很有攻击性。在大象从西双版纳北上的途中,无人机在协助勘察和跟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应用中,无人机从高空喊话通知人群撤离,有效避免了人像冲突。早在2018年,西双版纳的多个自然保护区就开始使用无人机监测亚洲象。由于森林茂密,白天用传统的可见光相机很难发现亚洲象。工作组经常在夜间使用红外无人机。监测准确掌握了野象群的数量、结构和活动规律,为后续的动物保护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人机遥感监测的特点包括:能够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红外、激光雷达、多光谱、高分辨率光谱等多种传感器,为动植物监测提供丰富的数据;可进行远距离检测,有效避免对生物的干扰;它灵活高效;和低成本。上述特点使无人机遥感监测成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没有人机器在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实践案例

在德国,每年有数万只小鹿在春季除草中受伤和死亡.为防止母鹿等野生动物被割草机误伤,德国政府规定必须提前搜查农田,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有鉴于此,我国无人机公司与当地民间组织Flugmodus BK合作,利用红外无人机在农田寻找小鹿。通过黑白加热模式,可以轻松识别小鹿,有效避免动物伤亡。目前,红外无人机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本地监控方式。

span> section>

无人机用于工厂监控实践案例

2020年,中山大学将对珠海七澳岛红树林湿地进行分类调查城市。这是珠海市最大、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连片林分。无人机有助于生成各种植被指数,例如 GNDVI、LCI、NDRE 和 NDVI。得到的多光谱正射影像地面分辨率可达4CM,为图像的精细分割提供了依据。专家组根据地块属性,确定了分类原则和9类地物样本。然后使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进行分类过程,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整体准确率达到92.4%。

无人机在生态系统中使用的实际案例

随着无人机遥感监测的深度应用,另外为了监测和分析单个物种,无人机还用于分析生态系统中多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李莉博士目前正在利用无人机分析草原退化不同阶段牦牛对草原的干扰强度。李丽团队计划使用多光谱无人机在青海东南部高原拍摄时间序列图像,对退化草地进行10CM级别的二维建模。结合牦牛佩戴的GPS项圈和加速度传感器,确定牦牛在不同草原条件下的采食强度,为高寒草甸放牧强度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

来源:互联网

[来源:宜宾林业官微]

声明:本文为更多转载信息目的。如出处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子邮件地址?/p>

上一篇:北师大的布鞋院士,1天1斤二锅头,遥感科学领军
下一篇:没有了